新生兒腦膜炎的“沉默殺手”--腦膜膿毒性金黃桿菌
#腦膜膿毒性金黃桿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是一種革蘭陰性需氧桿菌,屬伊麗莎白菌屬Elizabethkingia,為醫院環境中的多重耐藥機會致病菌。其名稱反映兩大特征:“腦膜”:新生兒腦膜炎高致死率;“膿毒”:引發菌血癥、肺炎等重癥感染。該菌對絕大多數抗生素天然耐藥,是ICU和新生兒病房的重大威脅。
形態:革蘭陰性細長桿菌(0.5μm×1-3μm),無鞭毛、無芽孢,可呈絲狀。 生理特性
嚴格需氧,氧化酶強陽性,觸酶弱陽性。 產不溶性黃色素,培養24-48小時后呈金黃至橙黃色。
耐藥性
染色體編碼金屬β-內酰胺酶,因此天然耐碳青霉烯類、頭孢菌素類;同時耐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故多重耐藥現象突出。
培養基:血瓊脂或巧克力瓊脂,35°C需氧培養24-48小時。 菌落特征
高危人群:新生兒、ICU患者、免疫抑制者 感染類型
新生兒腦膜炎:起病隱匿(發熱、嗜睡),易并發腦積水、腦室炎 呼吸機肺炎:院內獲得性肺炎(發熱、膿痰),胸片示新發浸潤影 導管相關菌血癥:寒戰、高熱,血培養陽性但感染灶不明 成人腦膜炎:罕見,多繼發于神經外科手術或創傷
確認鑒定
生化試驗:吲哚⊕、尿素酶⊕、七葉苷水解⊕、葡萄糖氧化⊕。 分子檢測:16S rRNA基因測序;rpoB或gyrB基因分析。
物理方法:高壓蒸汽滅菌,121°C,15分鐘;煮沸100°C,10分鐘。 化學消毒
含氯消毒劑:1000ppm有效氯,作用30分鐘; 過氧乙酸:0.5%溶液(浸泡器械20分鐘); 70%乙醇:對干燥菌體效果差。
環境控制
定期使用大于60°C熱水沖洗醫院水管; 呼吸機濕化罐每日更換無菌蒸餾水。
治療方案
首選方案:復方新諾明、米諾環素。
替代方案:氟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替加環素。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利福平聯合治療(如利福平+復方新諾明)。
耐藥機制
天然耐藥譜:所有β-內酰胺類(青霉素、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粘菌素。
獲得性耐藥風險:氟喹諾酮類(gyrA突變)耐藥率逐年上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