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1658.31-2025 動物性食品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氟蟲腈(Fipronil)作為苯基吡唑類殺蟲劑,曾廣泛用于農作物害蟲防治,但其代謝物(氟甲腈、氟蟲腈砜、氟蟲腈硫醚)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及內分泌干擾特性。歐盟自2017年起全面禁止其在食品產業鏈中使用,中國于2025年頒布GB 31658.31-2025,明確動物性食品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的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檢測方法,填補了國內動物源性食品殘留限量的空白,保障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鏈條安全。
適用范圍與檢測對象
該標準適用于豬、牛、羊、雞的肌肉、肝臟、腎臟、脂肪,以及雞蛋、牛奶中氟蟲腈、氟甲腈、氟蟲腈砜、氟蟲腈硫醚的殘留量測定,覆蓋主要消費動物性食品類別,滿足日常監管需求。
檢測原理與技術路徑
前處理流程:采用酸化乙腈提?。?.2%乙酸乙腈溶液),經固相萃取柱凈化去除基質干擾,氮氣吹干后復溶。儀器分析: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為核心,配備C18色譜柱(50mm×2.1mm,1.7μm),流動相為0.1%甲酸水溶液與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脫,流速0.3mL/min。質譜采用負離子模式,多反應監測(MRM)掃描,通過特征離子對(如氟蟲腈m/z 434.9→330.0)定量,離子源溫度550℃,噴霧電壓-4500V。定量方法:基質匹配外標法,制備0.2-10ng/mL的基質匹配標準曲線,相關系數≥0.99,確保線性范圍覆蓋檢測需求。
質量控制與驗證指標
靈敏度與準確性:檢出限達μg/kg級,回收率75%-120%,相對標準偏差(RSD)≤20%,滿足痕量殘留檢測要求。例如,雞蛋中氟蟲腈的檢出限為0.1μg/kg,加標回收率85%-105%。特異性驗證:通過MRM模式排除干擾,確保目標物與基質分離良好。標準要求色譜峰保留時間偏差±2.5%以內,定性離子對相對豐度偏差符合國際規范。方法學驗證:線性范圍、精密度、重復性均符合GB/T 27404要求,支持CMA/CNAS實驗室認證。
盡管標準完善了檢測體系,但仍需關注:基層檢測能力:需加強基層實驗室設備配置與人員培訓,提升快速篩查能力。新型代謝物識別:隨著代謝組學發展,需持續更新檢測范圍,覆蓋未知代謝物。國際標準統一:推動全球檢測方法與限量標準的協調,減少貿易壁壘,促進“同一健康”理念下的食品安全治理。
結語
GB 31658.31-2025通過科學的檢測方法與嚴格的質量控制,為動物性食品中氟蟲腈殘留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其實施不僅保障公眾健康,更推動養殖業向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是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未來,需結合技術創新與法規完善,構建更高效、精準的殘留監控網絡,守護“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