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溴化乙錠)到底有多毒
隨著每年各類化學物質進入市場,產生殘留物的數量不斷增加,健康和環境成為日益關注的問題。雖然許多實驗中使用的化合物是有毒的,很多都是潛在的危險,但一些化學品沒有適當的危險性分類,在日常實驗中被廣大科研工作者所忽略。
什么是EB溴化乙錠?
在研究數以千計的實驗室殘留性有毒物質,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溴化乙錠(EB;3, 8-二氨基-5-乙基-6-phenylphenanthridinium甲基溴),該物質的潛在的毒性作用已被大眾廣泛的認知。EB屬于核酸分子嵌入劑,通常用于分子遺傳學、DNA和染色質結構分析等研究中,特別是國內實驗室都在使用EB進行凝膠核酸電泳實驗的染色。
EB的誘變機制
眾所周知,脫氧核糖核酸(DNA)是人體內一類重要的遺傳物質, 許多小分子能與DNA 分子發生相互作用. 小分子物質與DNA 的作用, 影響到DNA分子的物理化學和生理性質, 從而影響DNA的轉移和復制,進而影響生物遺傳特性。而EB正是這種極易滲透細胞膜與胞內DNA嵌合的小分子,EB具有平面共軛大環結構,是典型的DNA 分子插入試劑, 菲啶環插入到DNA分子的堿基對之間, 與DNA嵌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 并影響DNA 的復制,破壞正常的遺傳生理現象。
EB的危害
然而EB作為誘變性的化合物,它在人體中誘導突變的機制是不可逆轉的。
科學家使用果蠅做為模式生物,將幼蟲暴露在EB光照下15天,實驗組果蠅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畸形: 如翅膀丟失,胸背部缺失等。另外研究人員表示,EB已經表現出嚴重的遺傳毒理學傷害,作為致癌物質,對果蠅的誘變模式是可見的。操作分子實驗的實驗者,長期暴露在EB存在的環境中,可能出現的毒副作用,表現相對延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致畸作用,嚴重影響遺傳物質的穩定(詳情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Exposure to Ethidium Bromid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iptera Drosophilidae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07.pdf)。
另外網絡上有多數網友反映,周圍長期進行生化實驗的女性老師,都生產出不同程度畸形兒的現象。另外還有網友反映,有長期做凝膠實驗的同事得白血病等。
長期操作EB或者所處實驗環境中有暴露的EB,都會對操作人員造成潛移默化危害,尤其是遺傳方面。EB的廢液處理不當,也對周圍存在生物安全隱患,污染環境。
在此提醒廣大EB操作者,及長期暴露在含EB工作環境中的科研人員,科研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下一代的希望著想,做好防護措施,規范操作。盡量遠離EB---這個分子實驗頭號殺手!或者選擇安全的EB替代品
北京天優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400-860-6160
聯系電話/微信:13718308763
QQ:2136615612 3317607072
E-mail:Tianyoubz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