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1658.26-2025 動物性食品中127種藥物殘留量的篩查 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
GB 31658.26-2025《動物性食品中127種藥物殘留量的篩查 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由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2025年6月聯合發布,自同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作為我國首個采用高分辨質譜技術進行多獸藥殘留同步篩查的國家標準,填補了動物源性食品中多殘留快速篩查的技術空白,標志著我國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的技術升級與標準完善。
核心檢測方法與技術創新
標準采用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聯用技術(LC-HRMS),通過高分辨率質譜(如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實現127種藥物的精準識別。其技術優勢體現在三方面:廣譜篩查能力:覆蓋磺胺類、喹諾酮類、硝基咪唑類、抗病毒類、大環內酯類等16類藥物類別,涉及畜禽可食組織、禽蛋、羊奶、牛奶等基質,檢測范圍涵蓋抗生素、激素、農藥等高風險殘留物。高分辨率與準確性:通過精確到ppm級的質荷比測量及同位素分布分析,可對未知峰進行準確定性,避免傳統三重四極桿質譜因目標物數量限制導致的漏檢風險。數據可追溯性:全掃描數據支持長期存儲與回溯分析,便于后期發現未預設的目標物,提升監管的靈活性。
標準實施流程與規范要求
標準詳細規定了樣品前處理、儀器條件及數據分析流程:樣品制備:采用0.1mol/L McIlvaine-Na?EDTA緩沖溶液與乙腈提取,結合氯化鈉/無水硫酸鈉鹽析及固相萃取柱凈化,確保目標物高效提取與基質干擾最小化。檢測條件:通過正負離子模式切換實現一針進樣完成多組分檢測,配合超高效液相色譜(UHPLC)實現快速分離,檢測限可達納克級別,滿足國內外法規(如歐盟、美國FDA及GB 2763)對最大殘留限量的要求。數據解析:利用二級質譜庫(如島津LCMS-QTOF獸藥分析數據庫)進行化合物匹配,結合同位素模式與保留時間驗證,確保定性結果可靠性。
應用價值與監管意義
該標準的實施對食品安全監管、產業升級及國際貿易具有深遠影響:提升監管效率:高通量篩查能力大幅縮短檢測周期,降低企業與監管機構的檢測成本,同時增強對非法添加物(如瘦肉精、孔雀石綠)的監測能力。例如,在乳制品檢測中,可快速識別牛奶中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殘留,追溯至養殖環節用藥不規范問題。推動產業合規:企業可通過標準方法進行內部質量控制,優化養殖與加工環節的用藥方案,減少因殘留超標導致的產品召回風險。國際互認與貿易暢通:標準與歐盟、美國等國際標準接軌,助力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出口貿易,避免技術貿易壁壘。
未來展望:智能化與定制化發展
隨著技術迭代,GB 31658.26-2025將向智能化與定制化方向演進:智能化升級:結合物聯網技術構建“電子標準物質”系統,實現檢測數據的實時追溯與儀器狀態監控,提升量值傳遞的可靠性。定制化擴展:針對區域特色農產品或新興污染物(如環境污染物、新型獸藥),開發專用篩查數據庫,如島津560余種獸藥分析數據庫,滿足差異化檢測需求。
結語
GB 31658.26-2025的發布,不僅標志著我國在動物性食品藥物殘留檢測領域的技術突破,更體現了“科技賦能監管”的理念。通過高分辨質譜技術的精準篩查與全鏈條數據追溯,該標準為守護“舌尖安全”、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彰顯了我國在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中的國際引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