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葡萄球菌:形態與培養特征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對人類和動物具有潛在的致病性。
在BP瓊脂上,金黃色葡萄球菌呈現出獨特的表現。菌落呈圓形,表面光滑、凸起且濕潤,直徑通常在2 - 3mm之間。顏色為灰黑色至黑色,并帶有光澤,菌落邊緣常呈現淺色(非白色),周圍圍繞以不透明圈(沉淀),其外還有一清晰帶(卵磷脂環)。當用接種針觸及菌落時,會有黃油樣粘稠感。
有時能見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這類菌株除沒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帶外,其他外觀與典型菌落基本相同。若是從長期貯存的冷凍或脫水食品中分離的菌落,其黑色常較典型菌落淺些,外觀可能較粗糙,質地也較干燥。這些特征為在BP瓊脂培養基上初步識別金黃色葡萄球菌提供了重要依據。
甘露醇高鹽瓊脂培養基常用于選擇性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該培養基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典型特征是顯黃色,并且其外圍有一黃色的暈環。這是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發酵甘露醇產酸,使培養基中的指示劑變色,從而形成明顯的黃色菌落及暈環,這一特性有助于從混合菌群中篩選和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
血平板也是常用的培養基之一。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呈金黃或白色菌落,大而凸起,表面光滑,周圍有溶血圈。溶血現象是由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產生溶血素,破壞紅細胞,導致周圍出現透明的溶血圈。溶血圈的出現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一個重要致病特征提示,在臨床微生物檢測中,通過觀察溶血圈可以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在顯微鏡下,金黃色葡萄球菌呈現為革蘭氏陽性球菌。經過革蘭氏染色后,菌體呈紫色,通常以成簇排列的方式出現,猶如一串串葡萄,這也是其名稱“葡萄球菌”的由來。這種形態特征是革蘭氏染色法鑒定細菌的重要依據之一,結合其他培養特征和生化試驗,可以準確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多種感染,如皮膚軟組織感染、肺炎、敗血癥等,還可產生多種毒素和酶,導致食物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