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考克菌
克氏考克菌(Kocuria kristinae)是考克氏菌屬(Kocuria)中的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
一、分類學地位
考克氏菌屬(Kocuria),隸屬于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
克氏考克菌(Kocuria kristinae),原名為克氏微球菌(Micrococcus kristinae),1995年通過16S rRNA基因測序分析,被重新歸類為考克氏菌屬。
二、生物學特性
形態(tài)與染色
菌體呈球形或成對排列,直徑約0.5-2.0微米。革蘭氏染色陽性,菌落呈黃色或橙黃色,直徑1-3毫米,表面光滑、濕潤、粘稠,無味。
培養(yǎng)特性
嚴格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7℃,在DSM Medium 53或TSA培養(yǎng)基中可形成凸起、緊密的菌落。適應pH范圍為7.3-8.0,初始pH值7.3±0.2為最佳。
營養(yǎng)要求不嚴格,可在含5%氯化鈉的環(huán)境中生長。
三、條件致病菌
克氏考克菌是罕見的機會致病菌,通常存在于人體皮膚、黏膜和口咽部,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或皮膚屏障受損時可能引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