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污染食品細菌的種類(中)
細菌可通過多種渠道進入食品,對其安全性和可食用性構成顯著威脅。食品中富含的營養(yǎng)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溫床,而細菌代謝則會導致食品迅速腐敗變質。一旦人們攝入受有害細菌污染的食品,就可能引發(fā)食物中毒。在眾多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中,本期文章將重點為大家解析葡萄球菌、致病性鏈球菌與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來源與致病機理。
1、來源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主要存在于空氣、水、土壤、飼料和其他物品上,只有少數可致病。患有化膿性炎癥的病人或帶菌者會將葡萄球菌引入食品中,常見的被葡萄球菌感染的食品主要有剩飯、糕點、涼糕、冰淇淋、乳及乳制品,其次是熟肉類,偶見于蛋制品、魚類及其制品等。
2、致病機理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中致病能力最強的,該菌可釋放引起食物中毒的腸毒素、殺白血球素和溶血素等,這些毒素可刺激嘔吐中樞神經導致機體嘔吐。
壇墨質檢相關產品見下表,詳細信息可進入官網或小程序進行查看:
1、來源
致病性鏈球菌廣泛存在于水、空氣、人及動物糞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很容易污染食品。被污染的食品由于加熱不徹底,或在加熱后又被本菌污染,食后導致食物中毒。
2、致病機理
致病性鏈球菌按抗原不同可分為18個族;A、B、C、D、E、F、G、H、K、L、M、N、O、P、Q、R、S、T等,A族為主要致病菌。A族鏈球菌可產生多種酶和外毒素,這些都具有較強的侵襲能力。如: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癥;呼吸道感染;猩紅熱;流行性咽炎;丹毒;腦膜炎等。
壇墨質檢相關產品見下表,詳細信息可進入官網或小程序進行查看:
1、來源
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簡稱肉毒梭菌,是厭氧性梭狀芽孢桿菌屬中的一種,在土壤、水、海洋、腐敗變質的有機物、霉干草、畜禽糞便中常被發(fā)現,其可以污染各類食品原料,特別是肉類和肉制品。
2、致病機理
食品被肉毒梭菌污染后,在厭氧條件下繁殖產生一種類似球蛋白的蛋白質——外毒素,此毒素經腸道吸收后進機體血液,進而阻止腦神經核、神經接頭處以及植物神經末梢釋放乙酸膽堿,阻斷神經沖動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肉毒梭菌引起癱瘓性疾病有:食入了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而導致的食源性肉毒中毒;嬰兒食入了肉毒梭菌的芽孢后,芽孢在嬰兒的腸內繁殖生長并釋放毒素引起嬰兒肉毒中毒;創(chuàng)傷肉毒中毒是肉毒梭菌感染傷口并在傷口中繁殖產毒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