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威登斯菌
普羅威登斯菌是腸桿菌科的一個屬,包括多個菌種。它們廣泛分布于環境中,可寄居于人體各部位,尤其是泌尿道。作為機會致病菌,普羅威登斯菌在特定條件下可引起感染,如泌尿道感染、腸道外感染等。
01 基本特性
形態:普羅威登斯菌是直桿菌,大小約為0.6~0.8微米×1.5~2.5微米,菌體形態并不固定,也可呈球狀、長桿狀、短桿狀等。鏡下可見散在排列,有時也會成對分布。
染色:革蘭氏陰性。
鞭毛:具有周生鞭毛,能夠運動。
厭氧性:兼性厭氧。
集群:不出現集群。
生化反應
氧化苯丙氨酸脫氨和色氨酸脫氨:陽性。
產酸反應:從一種或幾種下列多醇類產酸,如肌醇、D-甘露醇、阿東醇、D-阿拉伯糖醇、赤蘚醇。從甘露糖產酸。
吲哚試驗:陽性。
檸檬酸鹽和酒石酸鹽利用:陽性。
DNA的G+C mol%:39~42。
模式種:產堿普羅威登斯菌(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
其他種類:目前,普羅威登斯菌屬內已知有多個種,包括產堿普羅威登斯菌、斯氏普羅威登斯菌(P. stuartii)、雷氏普羅威登斯菌(P. rettgeri,亦稱雷極普羅威登斯菌)、拉氏普羅威登斯菌(P. rustigianii)、司徒普羅威登斯菌(P. stuartii)、海氏普羅威登斯菌(P. heimbachae)等。
分布范圍:普羅威登斯菌廣泛分布于環境中,如土壤、水源等。
寄居部位:可來源于人體各部位,泌尿道最常見,是消化道的正常定植菌。
機會致病菌:普羅威登斯菌是少見的腸桿菌科機會致病菌,在特定條件下可引起感染。
感染類型
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感染類型,與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有關。
腸道外感染:可引起其他類型的腸道外感染,如燒傷、創傷感染等。
醫院感染:可引起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破損,防止細菌侵入。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的產生。
加強醫院感染控制: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醫院內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