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丙酸桿菌
01 基本特性
形態與染色:痤瘡丙酸桿菌為革蘭陽性桿菌,微彎,一端鈍圓,另一端尖細呈棒狀。單個或成雙排列,或排列成“V”、“Y”字形的短鏈狀。陳舊培養物的多態性明顯。
培養特性:痤瘡丙酸桿菌為專性厭氧菌或微需氧菌,尤其是次代培養在微需氧環境中生長良好,但在厭氧環境中生長更快。最適生長溫度為30~37℃,有些菌株在25℃和45℃時也能生長。
培養基的最適pH為7.0。吐溫-80能刺激生長。厭氧培養48小時在厭氧血瓊脂平板上,形成較小(直徑0.5~1.5mm)、圓形、白或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光滑不溶血的菌落。經過數次轉種后,可變為兼性厭氧菌。
生化反應:痤瘡丙酸桿菌能發酵葡萄糖產生丙酸,不發酵乳糖、蔗糖、麥芽糖和鼠李糖,不水解七葉苷,液化明膠,大部分菌株觸酶試驗陽性。
主要寄居地:痤瘡丙酸桿菌是人體皮膚表面的正常菌群,主要寄居在皮膚毛囊皮脂腺內,也可存在于人的鼻腔、口腔、腸道和下尿道口。
生態環境:痤瘡丙酸桿菌主要依賴通過在毛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脂肪酸為生,并依賴其他食物為生。
誘發痤瘡:痤瘡丙酸桿菌是誘發痤瘡的主要病原菌。當毛囊口堵塞時,皮脂分泌受阻,為痤瘡丙酸桿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細菌大量繁殖,分解飽和脂肪酸,產生大量的游離脂肪酸,這些脂肪酸通過毛孔滲入皮膚,引起皮膚應激反應,產生粉刺、紅腫等痤瘡癥狀。
其他感染:痤瘡丙酸桿菌還可通過皮膚切口進入體內,多見于人工心臟瓣膜、人工關節或各種插管引起的感染,如人工心瓣膜手術后的心內膜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后的關節炎等,并引起一過性的菌血癥。偶可引起厭氧菌性腦膜炎。
保持皮膚清潔:定期清潔皮膚,避免油脂和污垢堆積,有助于減少痤瘡丙酸桿菌的繁殖。
避免擠壓痤瘡:擠壓痤瘡可能導致細菌感染擴散,加重病情。
健康飲食: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多攝入油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減少痤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