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頭號致命真菌--熱帶念珠菌
熱帶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是僅次于白念珠菌的常見致病酵母菌,屬于機會性病原體。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白血病患者、化療或ICU病人)中可引發致命血流感染,生物膜形成能力強、侵襲性高、易對唑類藥物耐藥,死亡率達40-60%。
關鍵生化:發酵葡萄糖和麥芽糖,不發酵乳糖(與克柔念珠菌區分) 毒力:分泌破壞組織的酶;生物膜生成能力是白念珠菌的2-3倍 耐藥性:約15-20%菌株天然耐氟康唑;部分對棘白菌素敏感性降低
培養基:沙保弱瓊脂(SDA)或顯色培養基 生長:25-37°C快速生長,24-48小時可見 菌落特點
顯色培養基:藍灰色菌落,白念珠菌為綠色 玉米粉瓊脂:大量假菌絲+厚垣孢子
血流感染:粒細胞缺乏者高發,伴高熱、休克 深部感染:肝脾膿腫(化療后)、心內膜炎(靜脈藥癮者) 黏膜感染:食管炎(HIV/AIDS)、復發性陰道炎 感染源:多源于污染的導管或腸外營養液
鏡檢:10% KOH濕片見假菌絲+芽生孢子 培養:顯色培養基藍灰色菌落+質譜鑒定 分子檢測:PCR檢測ERG11基因突變(唑類耐藥) 血清學:G試驗陽性提示深部感染
醫療器械:2%戊二醛浸泡20分鐘或過氧乙酸低溫等離子滅菌
環境表面:含氯消毒劑(500-1000mg/L)擦拭或70%乙醇噴灑,作用>1分鐘 生物膜污染:需機械清洗+酶解劑預處理
耐藥機制:ERG11突變致氟康唑失效;FKS1突變降低棘白菌素敏感性
治療方案
血流感染:首選卡泊芬凈等棘白菌素類
黏膜感染:伏立康唑或艾沙康唑
重癥/耐藥:兩性霉素B脂質體
關鍵提示:使用過唑類藥物的患者需檢測耐藥性;導管相關感染必須拔除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