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柔假絲酵母菌
克柔假絲酵母菌是臨床常見的致病性真菌,屬于假絲酵母菌屬,在免疫低下人群中感染風險較高。
01 形態與結構
基本形態:在不同環境中呈現兩種形態,即酵母相和菌絲相。酵母相為圓形或橢圓形單細胞,大小約2.5-5μm×4-10μm,通過出芽生殖繁殖,芽體與母體連接較窄,易脫落;在適宜條件(如體內組織中)可轉為菌絲相,形成假菌絲,假菌絲由一連串酵母細胞連接而成,無隔或有少量分隔,頂端偶見芽生孢子。
染色特性:革蘭染色呈陽性,細胞壁含幾丁質和葡聚糖,在顯微鏡下觀察,酵母細胞呈紫色圓形或橢圓形,假菌絲則為紫色絲狀結構,可通過PAS染色(過碘酸-雪夫染色)進一步清晰顯示其細胞壁成分。
02抵抗力
對干燥、低溫有一定耐受性,在干燥環境中可存活數天至數周,4℃條件下能在培養基或體液標本中存活數月;但對高溫敏感,60℃加熱1小時可完全殺滅,對常用消毒劑(如2%戊二醛、75%乙醇、含氯消毒劑)敏感,一般消毒處理可有效清除。
該菌易在免疫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腫瘤化療患者、器官移植受者)體內定植和繁殖,可黏附于黏膜表面(如口腔、陰道、呼吸道黏膜)或侵入血液、內臟器官,引發局部感染或全身性真菌感染。
03克柔假絲酵母菌的培養
常用沙保弱瓊脂培養基,該培養基含葡萄糖和蛋白胨,能為真菌生長提供充足碳源和氮源,克柔假絲酵母菌在其上生長良好;若需分離鑒定,可使用科瑪嘉顯色培養基,該培養基能通過菌落顏色差異區分不同假絲酵母菌,克柔假絲酵母菌在此培養基上形成特定顏色菌落,便于快速鑒別。
對于含菌量較少的標本(如血液、腦脊液),可先接種于沙保弱液體培養基,置于適宜環境中培養24-48小時,待液體出現渾濁(真菌生長跡象)后,再轉接至固體培養基進行分離純化。
最適生長溫度為35-37℃,與人體體溫接近,利于模擬體內生長環境;在25-30℃條件下也可生長,但生長速度較慢,且易形成假菌絲。
兼性厭氧,在有氧環境中生長旺盛,厭氧環境下生長較弱;培養過程中需保持環境濕度在80%-90%,避免培養基干燥影響真菌生長,可在培養箱內放置濕棉球或使用帶濕度控制功能的培養箱。
04菌落特點
克柔假絲酵母菌通常形成粉紅色或淡紫色菌落,這一顏色特征與其他假絲酵母菌(如白色假絲酵母菌呈綠色、熱帶假絲酵母菌呈藍色)有顯著差異,可快速初步鑒別;菌落形態與沙保弱瓊脂培養基類似,表面干燥、粗糙,邊緣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