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 :鮑曼不動桿菌
鮑曼不動桿菌是臨床環境中極具挑戰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因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與耐藥性,被稱為 “醫院超級細菌” 之一。
01 生物特性
鮑曼不動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呈球桿狀或短桿狀,大小約為(1 - 1.5)μm×(1.5 - 2.5)μm。它無芽孢、無鞭毛,多數菌株具有莢膜。莢膜的存在不僅有助于細菌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機制,還在細菌的黏附和定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02環境適應性
鮑曼不動桿菌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性。它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水等環境中,同時也是醫院環境的常見定植菌。
在醫院里,它可以在干燥的物體表面、醫療器械表面、醫務人員的手等部位存活較長時間。其對干燥、紫外線、消毒劑等都有一定的抵抗力,這使得它在醫院環境中難以被徹底清除,容易引發交叉感染。
03菌落特點
在血瓊脂平板上,鮑曼不動桿菌經過35 - 37℃、24小時培養后,會形成圓形、邊緣整齊的菌落。菌落表面光滑、濕潤,顏色多為灰白色,直徑大約在1 - 2mm左右。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菌落可能會逐漸增大。
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鮑曼不動桿菌生長形成的菌落通常為無色、透明或半透明、濕潤的圓形菌落。而在巧克力瓊脂平板上,其菌落特征與在血瓊脂平板上相似,但可能生長更加旺盛。
04鑒別
傳統生化鑒定是鑒別鮑曼不動桿菌的常用方法之一。通過一系列的生化試驗,如氧化酶試驗、觸酶試驗、糖發酵試驗等,根據細菌對不同底物的代謝情況來判斷是否為鮑曼不動桿菌。例如,氧化酶試驗陰性、觸酶試驗陽性以及特定的糖發酵結果,可以初步支持鮑曼不動桿菌的鑒定。然而,傳統生化鑒定方法操作相對繁瑣,且需要一定的時間。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PCR(聚合酶鏈式反應)、16S rRNA基因測序等方法在鮑曼不動桿菌的鑒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